重新建構福祉概念和社會福利提供體系——南京大學彭華民教授為我院師生做線上講座

發布日期:2022-11-14

浏覽數:


2022年11月10日下午,北京科技大學社會工作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系列活動“貝殼社會學前沿論壇”第四期在線上如期進行。此次講座由南京大學社會建設與社工研究院院長彭華民教授主講,來自南開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雲南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以及北京科技大學等高校的220餘名聽衆參加講座。本次講座由北京科技大學社會學系主任郇建立教授主持。



講座伊始,彭華民教授帶領大家回顧了社會福利學(社會福利研究)的學術共同體在學術會議組織、教材著作出版、國際交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說明本次講座的研究基礎。

随後,彭華民教授帶領大家梳理了社會福利的概念内涵、社會福利學科的發展演進、傳統社會福利提供的邏輯,以及“抗逆力”與“社區抗逆力”的概念演變。彭教授強調,社會福利是一門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的學科。她結合自身國外訪問經曆,向聽衆介紹了英國和德國的社會福利制度,并特别指出,不同國家因文化、國情與經濟基礎的差異與不同理論的引導而存在着不同的福利提供水平與覆蓋面。

在上述介紹的基礎上,彭華民教授深入考察了全球疫情風險背景下的國際社區抗疫社會工作與志願服務行動。彭教授以四個國際社區“政社聯動”“内外聯動”“校社聯動”抗疫行動為案例,重點介紹了國際社區的風險因素與保護因素,并在此基礎上評估了國際社區在接受服務之後的抗逆力水平,分析了國際社區抗逆力的生成機制。研究發現,多方參與抗疫服務模式有效地強化了社區保護因素,抵禦了風險因素的破壞,提升了國際社區在疫情期間的抗逆力水平。



最後,彭華民教授介紹了世界衛生組織(WHO)關于社會經濟因素對健康不平等發生影響的分析框架,指出我們可以參照此框架建設新的社會福利體系。彭教授表示,影響社會福利制度建設的因素是一個複雜的互動框架,我們所面對的風險收到多方因素的影響,同時,我們也是在多方因素的影響下來重新建構福祉概念和社會福利體系。

在提問和交流環節,彭華民教授與聽衆就“社會福利體系的構成”、“抗逆力與福利需求之間的關系”、“本研究對國内社區抗逆力提高的啟示”等問題開展了深入交流。



北京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社會管理)專業1999年獲批,是國内最早開設社會工作專業的28所高校之一,經過20年的發展,在師資力量、課程體系、學生培養模式等方面日臻成熟,并獲批2020年度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目前,北京科技大學社會學系已形成了“貝殼社會學前沿論壇”、“‘領航’讀書會”、“國際前沿文獻導覽”、“前沿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暑期課堂等社會工作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系列活動。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