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學院教職工赴皇史宬開展“沉浸式”主題參觀學習

發布日期:2023-03-19

浏覽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強曆史理論學習,強化理論武裝,築牢思想根基,2023年3月16日下午,文法學院黨委組織教職工走出校園,來到四周紅牆環繞的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皇史宬,開展了一場沉浸式國史學習教育課。學院30餘名教職工參加了此次參觀學習。


下午14時許,在常務副院長魏增産同志的帶領下,教師們共同開始沉浸式學習。皇史宬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皇家檔案庫建築群,兩米高的石基之上皇史宬大殿坐北朝南,庑殿頂以黃琉璃筒瓦覆蓋,繞以漢白玉護欄,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拱券無梁殿建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作為“皇家檔案館”長期存放大量珍貴文字資料,在明清兩代曾珍藏實錄、聖訓等皇家典籍。

在講解員專業、細緻的引導下,各位老師依次參觀“石室金匮皇史宬”、“錦瑟萬裡、虹貫東西—17至20世紀初絲綢之路曆史檔案文獻展”,以及“抗争與求索—從鴉片戰争到辛亥革命檔案文獻展”等。


在參觀石室金匮陳列過程中,大家一起站上1.42米石台近距離觀看厚重的金匮,認真聆聽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工作人員的細緻介紹,對古人的高超的建築智慧和精良工藝由衷贊歎,體會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記憶。許多教師具有深厚的人文學科知識背景,張健、王竹青、王霁霞、溫耀原、鄒亞莎、李莉、張家盛、宋爍、陶朗逍等老師還對金匮内文檔的具體存放方式、存放内容、現有保護模式等問題與工作人員進行了詳細地交流。

在參觀絲綢之路曆史檔案文獻展過程中,《亞洲地圖》、《赤道南北兩總星圖》讓人印象深刻。總星圖繪制于明崇祯七年,繪制者是徐光啟和湯若望等人,圖上共繪制恒星1812顆,其中1400餘顆由中國人發現,同時繪制了中國傳統的二十八星宿和西方的十二宮,反映了中西方天文科學的交流。意大利畫家郎世甯所繪的《海晏堂圖》,反映了清代鼎盛時期的勝景,讓大家更加直觀的體會到幾百年來的曆史變化。張健、王立群、李怡等老師從專業的角度為大家做了進一步的知識補充和講解。


在抗争與求索—從鴉片戰争到辛亥革命檔案文獻展中,老師們看到欽差大臣林則徐關于虎門銷煙完竣的奏折、圓明園銅版畫、北洋大臣李鴻章關于黃海海戰情形及管帶鄧世昌陣亡的奏折、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親筆诏書、義和團傳單、光緒帝關于廢止科舉的谕旨、革命黨人徐錫麟告同胞書、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誓詞等珍貴檔案。董梅、徐銘勳、劉晶、靳宏、鄭臻、張紹欣、劉淩、李建呈等老師在自己感興趣的檔案前久久駐足,一字一句的誦讀文獻,再次重溫中國人民這段求索與抗争的曆史。


館内的一件件文物及檔案生動展現了曆史的發展與流動,老師們從皇史宬窺見一部中國近代史,這既是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屈辱史,也是中國人民追求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探索史、奮鬥史。回望近代中國抗争與求索的艱辛曆程,大家深刻體會到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在追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道路上的不懈奮鬥精神,也深切感悟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


經過這場獨特的“沉浸式”國史教育,老師們紛紛表示,本次參觀活動增強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夯實了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進一步堅定了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作為新時代的高校教師,今後将繼續立足教師崗位,發揚嚴謹治學、甘為人梯的精神,為學院建設、學校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培養新一代為國奉獻、鋼筋鐵骨的高素質人才!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