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專訪|王霁霞:最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

發布日期:2022-01-14

浏覽數:

名師簡介



王霁霞,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副院長,兼任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理事、國家體育總局反興奮劑中心處罰委員會委員、行政區劃與法治建設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主講《法理學》《憲法學》等課程,曾獲第八屆北京市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文史類A組一等獎、校級師德先進個人、先進工作者,入選北京市青年英才計劃。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體育總局等國務院部委及研究中心委托立法項目20多項,參與起草國家體育總局部門規章《反興奮劑管理辦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大程序決策條例》等立法多項,在《法學雜志》《法學論壇》《中國高教研究》等CSSCI期刊上發表論文20多篇,出版《行政法實施效果研究》《反興奮劑法律問題專論》著作兩部,參編國家級規劃教材《國家賠償法》等教材兩部。

近日,王霁霞老師榮獲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獎,帶着祝賀與敬意,我們對王霁霞老師進行了一次有關法律與教育的專訪。

以下為訪談内容:

記者王老師您好,首先感謝您能抽出寶貴的時間來接受我們的采訪,也恭喜您獲得青年教師名師獎!請問您獲獎後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王霁霞老師:獲獎後的心情是兩方面,一方面确實是挺欣喜和感激的,也算是對多年對教學工作投入的一個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對自己的一個激勵,希望自己以後能夠在在教學方面做得更好,讓學生能夠成長為更好的人。

記者您一直是北科文法學院威望很高的教授,您當初是怎麼和法學結緣的呢?

王霁霞老師:其實文法學院有很多非常優秀的老師了,我不屬于什麼威望特别高的。和法學結緣,其實我當時在本科的時候報法學專業是很偶然的,是因為高中的時候看那些律政劇覺得法學職業是通向律師、法官這些很有意思的職業。那麼讀了以後,其實我在大學4年都不太喜歡這個專業,覺得很枯燥,要背的東西很多,一直到了研究生,到了博士,經過了11年我才慢慢喜歡上這個專業,是一個很偶然,但最後我也喜歡上專業的過程。

記者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您認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呢?

王霁霞老師:不管是什麼專業,作為一個好的老師,大概我自己覺得有那麼幾點對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第一個就是它能夠給學生提供知識上的增量。因為現在是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學生能夠獲得很多信息,但是能不能夠在你的課堂和教學裡獲得他自己無法獲得的知識增量,這是一個非常基本,也很關鍵的。第二個就是,要引導學生在學習當中,或者是說幫助學生在學習當中獲得快樂。我一直覺得一個好的老師不僅僅是把專業的知識告訴我們,更重要的是把這個學科裡的美和快樂能夠讓學生能感受得到,成為他自己去努力學習的一個動力系統。第三就是能夠在精神上引導學生成長成為更好的人,這可能是比專業的教學更為重要。

記者您對法學多個領域都頗有研究,可以跟我們談談您比較感興趣的幾個研究方向嗎?

王霁霞老師:因為我碩士和博士的專業是憲法學和行政法學,我自己又教法理學,所以實際上我自己做的比較多的,包括一些課題什麼的是跟立法有關的。領域一方面是教育法的領域,就是跟咱們熟悉的像學校學生之間的關系,高等教育法律當中的一些問題,這個是有關系的。第二個領域是和咱們學校的一個特色有關,就是科技法這個領域。就是科技管理和科技政策與法律這個領域,來結合學校的優勢做了一些研究。第三就是像體育法的領域,因為對體育比較感興趣,做了一些反興奮劑管理和法律方面的研究。

記者我們了解到,您認為最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可以和我們深入聊聊您的想法嗎?

王霁霞老師:是這樣子的,我一直覺得教育不僅僅是一種知識上的傳遞或者是知識上的傳輸,那麼你真正的在教育當中去進入到這個環境裡會明白最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的意思是每一個學生實際上都應當被聆聽和喚醒,每個人其實他都有他獨特的生命意義,作為老師最重要的就是引導學生去發現自己生命獨特的地方,它也許跟專業沒有關系,也許和主流的評判以及标準沒有關系,但沒關系,重要的是讓他找到自己生命最重要的東西,并且守護他。我特别喜歡北島有一句詩,有時候我就是工作10多年自己的一個感受,就是他有一句詩是我們出發,我們去尋找生命的湖,那麼我覺得作為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找到我生命的活在哪裡,以及幫助學生能夠去守護他。比如說像我們的孩子有一些他喜歡法學專業,有一些像我教的一個研究生,今年已經研究生三年級了,他就想搞樂隊彈吉他,作為老師你怎麼給他建議?我是非常支持和鼓勵他的,他特别喜歡這個事,他也喜歡看一些法律的書,但不想把法律作為職業,那個可能就是他活着的意義。我覺得作為老師應當鼓勵和幫助學生去發現生命當中什麼是自己特别獨特的東西,因為人的生命很寶貴,我們隻活這一次,我們不用再别人的評價和眼光當中去生活,我們要找出我這一輩子要怎麼過,我要有我自己的想法,所以我認為愛的教育就是去聆聽去喚醒,然後去幫助學生他找到他生命當中最寶貴的東西,而且去守護這個東西。

記者您在法學行業執教多年,頗有建樹,請問您認為法學的教學有何内在規律,當前又該如何創新呢?

王霁霞老師:其實我覺得就是說在人文社科領域裡,法學是一個很特殊的專業。往上看的話,法學可以說它的學科可以頂到思想哲學這個高度,那麼往下它又能接到社會生活的實踐。我們會看見在民法課堂上,我們學習到很多很瑣碎的案例,它也是法律很小的例子它是法律,同時我們在法哲學的領域看到對人類命運的終極關懷也是法律。那麼我覺得一個在現代的法學教育是這兩個光譜的兩端都是需要去很好的運用的。一方面我們在課堂上确實也要給學生帶來鮮活的案例和例子,這樣我們才能知道我們所知道的制度它不是抽象的,它是在現實當中有先動的生動的展示的。另一方面作為老師我覺得也很重要,要把法學知識譜系當中的頂端的哲學上抽象追問的東西要給學生,這樣的話他能夠去思考人類智慧的一個精華内容,所以是在思想上和實踐上這兩方面我覺得都是當前教育特别重要的兩端。

記者目前,法學專業在全國衆多高校之中設立,剛才王老師也說到,依據我們我們、學校科技的優勢,您在科技法的方面有所涉獵,那您認為北科的法學系對于人才的培養方面有何特色呢?

王霁霞老師:首先我先說一下法學的人才培養,按教育部的規定14門必修課所有學校都是一樣,我們的區别在哪裡?我們确實在大一會上一些感覺和法學關系不太大的科目,比如說像數學、像計算機還有什麼邏輯這些,那麼這些課程它的一個作用是什麼?實際上是能夠拓寬我們的知識面的,盡管我們學起來可能會很痛苦,但确實像數學這樣的一些學科,可能會幫助我們能夠理解法律和經濟其他的這些内容會有一個幫助,所以咱們學校一方面他的培養特色就是他會在文科生的培養當中注重理工科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個在課程體系上我們是能感受到的。而這種課程體系将來在咱們的學生申請其他學校的時候也是有優勢的,因為一看我們學過數學。第二個就是我們會注重一些複合性人才的培養,像我們作為全科體系的一個大學,同學們可以在校期間選擇一些二學位,當然也有一些工科學生選擇法學的二學位,這是一種複合性的人才,這都是我們的一個特色。第三就是在研究方面,有相當多的老師是圍繞着知識産權、科技法、互聯網+、還有科技法、科技加法律這個角度來做研究和帶學生寫論文的,已經逐步的在成為咱們學校法學培養的特色。

記者說起法學,很多人會不自主地将其與背誦挂鈎,對于此觀點您是怎麼看的呢?

王霁霞老師:其實我真的就是很理解同學們的這種想法,我自己大學剛上本科的時候就發現這個是一個這麼需要背的學科,也很痛苦。但是背确實是他的一個基礎,就是說法律的一個掌握是需要我們對現有的法律體系有一個了解的,那麼我們對這個體系的了解确實要建立在我們熟悉他的基礎上,熟悉他可能首先第一步是對重點的内容是需要記憶的,但這離一個優秀的律師和法官法律人差差得還很遠。我們僅僅背誦一些法條,遠遠不能夠達到一個優秀法律人的這種要求。包括你們将來參加,法考你們會知道主觀題都是開卷,意味着你不用背誦,但是大部分人就卡在主觀題上,就給你法條你都翻不着。所以法律人實際上更重要的是掌握一種法律思維,你那個案件你腦子裡有一個法律思維,你要知道我應當适用什麼樣的大前提去來判斷和解決這個案件,所以背誦在法學專業當中學習确實很重要,但它不是全部。

記者您認為,從事法學專業的學生要成為一名卓越的法律人,應該達到什麼樣要求呢?

王霁霞老師:可以這麼說,我就用一個法律思維的角度來來回答這個問題,也是我覺得我們法學專業的培養目标。是培養同學們掌握這個就是法律思維的能力,我們有運用法律思維解決糾紛的能力,它是包含兩個層面的,第一個層面就是我們能夠運用法律規則來進行案件的判斷,這當然要求我們對現有的法律規則很熟悉。第二個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我們不能夠被法律思維所局限。當我們發現這個案件所适用的現有的法律,它并不是那麼完善的時候,一個優秀的法律人會能夠想辦法去推動法律能不能更好更完善。我覺得一個優秀的法律人是能夠引領法律行業的發展,它不拘泥于我們現有的法律,所以一方面我們要運用現有的法律進行法律思維,另一方面我們又不拘泥于現有的法律,能夠引領行業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做一個有情懷的法律人。

以上就是此次采訪的全部内容,非常感謝王霁霞老師耐心與細緻的回答,願同學們能在這些回答中汲取力量,行穩緻遠,進而有為。

Baidu
sogou
Baidu
sogou